张林秀:乡村振兴 —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
11月23日,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揭幕仪式暨北京大学首届乡村振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教授,围绕“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作论坛主旨报告。报告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趋势和教育在提升人力资本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特点是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中国正在经历这一发展阶段。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不断迁出乡村,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美丽乡村建设由谁来引导?哪些重要投资可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力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处于核心地位。张林秀教授用长期大规模农户调研数据展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趋势及农村人力资本的变动情况。1980年以来,参与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稳步提升,且转移到城市的占比最大。从性别角度看,女性非农就业的增长高于男性。从年龄来看,尽管所有年龄段的非农就业都在上升,但年轻人的非农业就业比例更高;同一组人随着年龄增长,就业机会也在上升。从职业变迁角度看,在过去几十年,非农就业职业流动并不活跃,但是存在时空变化。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而工人和服务人员比例不断增加。另外,职业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子承父业”。1985年及以前出生的劳动力,代际间职业向上流动的比例更高;而1985年以后出生的劳动力,职业代际间向上流动的比例较低。
张林秀教授特别强调,教育投资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首先,教育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就业参与率越高。其次,教育在促进农村劳动力代际间职业向上流动也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此外,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教育回报率也不相同,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劳动力,非农工资水平最高,而接受过其他程度教育的劳动力,非农工资水平趋同。
最后,张林秀教授就农村目前的人力资本现状做了总结。虽然完全务农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完全务农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与完全非农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差距不断拉大。劳动力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工回流比例逐渐上升,但回流劳动力从事农业的比例也仅有30%。面对这一现状,张林秀教授还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现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能否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基础教育(人力资本储备)和职业教育(满足现在劳动力市场需求)如何并重。
【专家简介】
张林秀: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问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贫困和环境、农村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农村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奖、部委科技进步奖、中科院第四届“十大杰出妇女”、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文/侯玲玲